3月25日,许昌学院绽放如漫天云霞的樱花海洋中,“樱花树下——沉浸式思政课堂”再次开讲。
“学校举办樱花文化节期间,我们把课堂搬到校园里、花海中,打造沉浸式、参与式、互动式主题思政课,尝试让育人情境‘活’起来。”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该校新闻中心主任钟伟平介绍,该校已经连续三年举办樱花树下沉浸式思政课堂活动。
今年的活动聚焦“青年与创新”这一主题。课堂上,来自不同学院的主讲教师讲述了河南本土传统技艺钧瓷的发展历史、审美艺术、烧制技艺以及创新发展,并由此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鼓励大家立足时代发展前沿,树立创新思维,回应现实需要,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课程主讲教师之一、该校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副所长法文君介绍了古代传统烧制技艺的局限性,谈到如何形成新质生产力来促进钧瓷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启发学生思考。
近年来,该校科研团队联合企业展开科研攻关,首创钧釉表面纳米涂敷烧制技术,创新设计电气混合窑炉,相关成果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个学生团队拿到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这些身边的创新成果成为思政课堂上“活”的案例。
课堂上,同学们还纷纷动手抟坯,亲手为泥坯涂上“纳米釉”,零距离体验高科技的“纳钧”。
“钧瓷就是中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微缩景观’,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希望同学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科技赋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灵感之源、创意之根,勇担时代使命,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课堂上,该校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思政课教师朱志浩与学生深入交流。
“今天这堂课,我全身心沉浸其中,真切体会到了创新的魅力和能量,新时代给青年提出了很多新命题,我们要学好本领,向‘新’而行!”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秦康宁听课后深有感触地说。
除了主题思政课,该校还深挖扩展“沉浸”内涵,开展了沉浸式主题心理课和沉浸式美育课程展,作为学校“樱花文化节”系列育人活动之一,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
“我校自2017年以来连续举办七届樱花文化节,以樱花为媒,筑文化之魂、滋厚德之养、创时代之新,不断深挖整合育人元素,发挥聚合育人效应,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创新精神,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篇章。”该校党委书记郭涛表示。
新闻链接:https://share.app3.jyb.cn/news_d/6b1e2463df11dd71cc5ec9731798972a?from=VjZDc29lWmRlREZnUWRtcXVVam1CRHlTTFlRYjBPem01dWVwdWdGN2MrenZrcXpqaExyblRCenUrRWxGM0Np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