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许昌学院应用型课程百花齐放
作者:本报记者张建华本报通讯员吕小梅蔡栋 时间:2019-04-17 点击数:
“校徽要呈现该校国际化的特点”“可以小熊为主体,还要表现出学校的安全、孩子的童真童趣”……在艺术楼工作室,许昌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卢青和学生们正在研究一个具体的项目:为许昌市某幼儿园设计校徽。“项目制”教学是卢青主讲的包装设计课的突出特点,该课程是该校首批24个应用型课程改革项目之一,实践性、情景化、职场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真本领。
“135”三个数字概括这门课的基本情况。“1”是以一个真实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把传统的教学知识进行解构和重构,以项目需求为参考来整合知识模块,得出新的行动教学体系。“3”是指包装设计课程设置有3个教学情景,分别为洗化用品包装设计、食品包装设计、文创产品包装设计,从情景1到情境3是一个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5”则是指学生们要完成市场调研、项目构思、方案设计、成果制作、产品评价5个工作步骤。学校希望学生作业设计的部分作品能被企业单位采用,能够转化为产品,投入到生产当中。一方面,对学生来讲学以致用,这是一种荣誉和激励;另一方面,服务了地方和企业,实现了双赢。该课程除了老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外,还有同行评价,即邀请一线的设计师、设计工作者以及客户代表等进行评价。
在真实的项目中,学生有了一个完整的工作化、职业化的学习过程,而只有在真实的环境里真学真做才能掌握真本领。现在每个项目结束时“百花齐放”,学生都能拿出各具特色的设计。
传统专业课“变脸”应用型,城乡规划园林学院的风景园林设计课改革后也受到了学生的好评。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主讲教师李满园、毕翼飞等对这门传统课程进行了以“项目驱动”为主要特点的课程重构。根据从小到大、从简到繁的课程结构设计思路,一个学期72个学时的课程被分成“小庭园设计、城市广场及绿地设计、居住区设计、滨水及湿地综合景观设计”四个情境(设计项目),每个情境(项目)又分任务布置、知识储备、项目调研、项目讨论与概念设计、详细设计、项目汇报、成果展示七大“实施步骤”。为学生的“学”设置了真实情境,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操技能。
化学化工学院孙国富老师的化工生产管理课,上课地点由传统课堂转到了生产车间,在操作间里老师结合生产装置设备或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就地进行讲解,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根据实际解决问题。同时,为了锻炼学生们的生产、管理能力,每个课题都要“真题实做”,一堂课一个操作“课题”,让学生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昌学院教务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课程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关键一环,“学生中心、成果导向、产教融合、持续改进”成为教学改革顶层设计的核心要素。
为此,许昌学院实施了“应用型课程建设计划”,对传统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以此作为课程改革的“破题”之举。学校强调按照OBE理念对传统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促进课堂教学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打破传统学科知识体系,使生产链与课程链有效衔接。要求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不同的素质教育模块、知识学习模块、能力实践模块,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学校通过“以赛选课”,开展了“应用型课程设计竞赛”,2017年把竞赛获奖的24门课程立项为校级示范性应用型课程,起到了引领全校课程转型的作用,形成了应用型课程建设的良好氛围,目前已有部分课程在国内重要比赛以及论坛交流中获得佳绩和同行的高度评价。
新闻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8-12/12/content_303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