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提升在行动】之九:聚焦学科建设 提速内涵发展(三)
作者:田萍 沈会焘 时间:2020-09-04 点击数:
【编者按】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内涵发展,建设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航标指引下,学校深入推进学科建设工作,不断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汇聚学科人才队伍,拓展学科基地平台,推动创新成果产出,学科建设水平和创新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18年3月,我校被确定为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即日起,《内涵提升在行动》专栏将推出《聚焦学科建设 提速内涵发展》系列文章,总结梳理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实现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
积极探索研究生联合培养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质量
近年来,我校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大力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健全管理机构,完善运行机制
许昌学院立足学校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将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定位为促进许昌学院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学科水平、科研实力和办学层次的重要举措。2012年,学校专门成立了独立的管理机构——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
学校在启动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之后,积极拓展联合培养途径,已经与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10余所省内外高校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协议。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经过大量的调研学习,系统了解关于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等相关内容,明确了培养专业范围、导师遴选、考试命题、招生选拨、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经费保障、科学研究、学位授予等方面的权责,并制定了《许昌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法》《许昌学院兼职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许昌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管理办法》《许昌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管理办法》、《许昌学院兼职研究生导师教学工作量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
优化培养过程,确保培养质量
本着“突出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保证培养质量”的原则,学校从严格导师遴选、开展导师培训、贯彻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平台、设立奖励机制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导师遴选过程中,许昌学院严格按照各联合培养高校的硕士生导师遴选条件进行推荐。截至目前,学校共有65名教授、博士被聘任为研究生导师,其中郑直、申建伟两位教授还被聘任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在各联合培养院校的指导下,导师队伍紧紧围绕培养方案设置教学课程,规范、优化培养过程,认真做好研究生培养计划制订、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开题报告以及毕业论文写作答辩工作。学校积极构建创新平台,完善奖励机制,制定了《许昌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管理办法》和《许昌学院优秀研究生评定办法》,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新潜能,大力促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
截止目前,许昌学院已毕业联合培养研究生186人,其中博士4人。有14名同学分别考取了湖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孟菲斯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研究生,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进入著名国企、高校就业。
联培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62篇,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项。其中由联培研究生雷岩主持的“近红外吸收增强型杂化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构建及性能研究(61504117)”和葛素香主持的“含氧空位BiOCl纳米片可见光活化分子氧降解五氯酚的研究(21507107)”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加大投入力度,丰富业余生活
学校每年设立有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专项资金,用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生活补助、导师课酬、研究生奖励、助研津贴、各种学术活动开展。研究生不仅可以免费享用学校图书、电子资源,而且可以随时使用学校科研平台所有科研仪器设备。同时学校还为每一名研究生配备了工作室,对研究生公寓进行了装修,每间宿舍安装空调,提供集中洗浴场所,给他们创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空间。
为避免研究生被“边缘化”,产生“思校”情绪,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文件,规范了研究生管理水平,在管理中将思政教育与学术探讨、文体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举办研究生论坛、参加校篮球赛、乒乓球赛、举行迎元旦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既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又培养了研究生的科研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科研水平,还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加强了不同专业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增进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对许昌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持续开展,也不断促进了许昌学院的学科内涵建设,在师资队伍锻炼、科研能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